编者按:为进一步理清思路、凝聚共识、强化协同、壮大合力,提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报质量,9月18日下午,学校召开2026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报动员大会。会上,2025年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教师代表作了经验分享。现刊发2025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获得者万红博士的经验分享。
今年,我申报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成功获批,欣喜之余,更深感责任重大。项目研究目标明确、时间紧迫,后续工作仍需全力以赴。回顾本次申报历程,我有几点科研体会,愿与各位同仁交流分享。
精心打磨申请书,突出实践价值
申报纵向课题,关键在于撰写高质量的项目申请书,要在选题凝练与内容设计上做实功课。我所在的交通与运载工程学科(E12)涵盖多个研究方向,经团队深入分析,最终确定以“E1204 水路交通环境保护”为切入点,将项目题目定为“面向内河水域融合自主航行器的水路事故救援关键技术”,并在撰写过程中广泛征求专家意见,持续优化内容。根据评审反馈,该项目之所以获得通过,主要在于其具有较强的实施可行性与实际应用前景。
项目成功离不开申请书的精心准备。一方面,选题应立足学科前沿,直面行业难点,注重交叉创新。例如,本项目融合空中无人机与水面无人船艇,构建“水空智能协同”的新一代立体救援系统,有效拓展了研究维度。另一方面,研究方法应兼具创新性与系统性。针对水空协同机理不明、路径规划效率低、控制精度不足等问题,我们提出构建多模态深度强化学习模型,研发自适应路径规划算法,设计自抗扰协同控制技术,并借助数字孪生平台开展虚实融合验证,力求研究方法先进、逻辑严密、结果可信。
积极承担横向课题,紧贴行业实际
我在水运行业从事教学、科研与管理工作已四十年,始终未脱离横向课题实践。2024年7月调入湖北文理学院智慧交通研究院后,继续承担了多项横向项目,包括各类船舶虚拟仿真、通航试验与航道改造工程模拟等。横向课题是了解行业热点、难点与前沿动态的重要途径,也为教学与科研提供了丰富的问题来源。长期脱离行业实践,不仅难以发现新问题,也会影响纵向课题的选题质量与创新价值。
融入学术共同体,拓展合作网络
科研工作者应保持开放心态,积极参与团队协作、学术会议与行业交流,主动结识专家同行,逐步构建合作网络。在相关领域积累一定影响力,对争取课题、申报项目、推进研究都具有重要意义。切忌闭门造车、单打独斗,否则容易导致科研进展迟滞,甚至影响个人状态与团队氛围。
保持身心健康,夯实科研根基
坚持日常锻炼,保持良好的身体状态,是从事教学与科研工作的基础保障。同时,与人为善、积极沟通、主动适应环境,也有助于维持稳定心态,为科研工作提供内在支撑。
供稿:科发院
审核:汪萃萃
责编:程威 王礼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