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襄阳历史文化研究院 通讯员 李骜)4月11日上午,中国传媒大学姚小鸥教授应襄阳历史文化研究院和校团委邀请,做客草庐讲堂,为学校师生作题为《二重证据视野下的中国戏剧史研究》学术讲座。
姚小鸥从“戏剧和戏剧文学”切入,比较了中欧戏剧的定义和起源,并借助西安郭庄唐代韩休墓墓室东壁乐舞图、唐代郜夫人墓《踏摇娘》演剧图、韩城宋墓杂剧演出图,对照传世文献的有关记载,辨析和考证壁画中的演员角色、情节故事、演出场地和乐队乐器等诸多问题。姚小鸥总结了汉魏六朝和唐宋时期的戏剧形态,阐述了戏剧研究新观念、新方法和新材料的重要性,着重强调了“二重证据法”对研究早期中国戏剧史的重要意义。
在互动环节,姚小鸥与师生就韩休墓乐舞图的画面布局、《巾舞歌辞》歌辞内容等话题进行了交流讨论。

与会师生表示,姚小鸥运用“二重证据法”研究中国戏剧史,结合文学、文献学、舞蹈学、考古学和历史学等多个学科的知识,开展交叉研究,为学术探索提供了新视角。

报告会结束后,姚小鸥对襄阳历史文化研究院老师申报的国社科项目进行指导,并提出了修改建议。
审核:朱运海
责编:胡磊 王礼刚